恭谨谦逊的善述者 人类文化的孝友之子 台湾著名作家,画家,美学大师 蒋勋
我们聊了台湾,聊了孤独,聊了美学现在,让我们来谈谈岁月
蒋勋是我的偶像,半坎眠药。——林青霞
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,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。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,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。——张晓风
本书从蒋勋的数十本散文集中精选其中的佳作名篇成集,富有收藏价值。“字里行间散文大家”丛书已推出蒋勋《少年台湾》,张晓风《色识》,余光中《黄绳系腕》等。蒋勋说散文:散文似乎是*自在的一种文体。多一些对话,多一点修辞和心事的格律,在这些不同的文体间悠游自在,也许更贴近人的肺腑之言吧。
善述与喜舍/张晓风
我的散文观/蒋勋
辑一 萍水相逢
萍水相逢
别时容易
淡水河随想
自私的放肆的爱
石头记
辑二 大度@山
无关岁月
春莺啭
空城计
寒食帖
辞岁之钟
山 盟
辑三 欢喜赞叹
“人”的电影主题
辑四 今宵酒醒何处
屋漏痕
大 学
美是历史的加法
芭乐树始末
辑五 夕阳无语
寒窑上的铁铲
夕阳无语
辑六 人与地
静浦妇人
兰亭与洗衣妇人
花的岛屿
佛在恒河
阿西西的芳济(一)
阿西西的芳济(二)
天籁唱赞
分享神的福分
辑七 岛屿独白
独 白
飙
台 风
秋 水
岛屿南端
领 域
宿 命
莲 花
夏之挽歌
辑八 不可言说的心事
父 亲
出 走
不可言说的心事
羊 毛
少年集集
少年水里
少年白河
少年八里
辑九 情不自禁
大仙院
全日空
辑十 写给Ly's M 1999
帝国属于历史,夕阳属于神话
肉身觉醒
辑十一 射日
射 日
大河种种
挽歌中复活的婴啼
专有名词对照表
《无关岁月》时间其实是一条永不停止的长河,无法从其中分割出一个截然的段落。我们把时间划分成日、月、年,是从自然借来某一种现象,以地球、月球、太阳或季节的循环来假设时间的段落。时间,也便俨然似乎有了起点和终点,有了行进和栖止,有了盛旺和凋零,可以供人感怀伤逝了。“抽刀断水水更流”,在岁月的关口,明知道这关口什么也守不住,却因为这虚设的关口,仿佛也可以驻足流连片刻,可以掩了门关,任他外面急景凋年,我自与岁月无关啊!今日的过年是与我童年相差很大了。在父母的观念中,过年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。一九五一年许,我们从大陆迁台,不仅保留了故乡过年的仪节规矩,也同时增加了不少本地新的习俗,我孩童时代的过年便显得异常热闹忙碌。母亲对于北方过年的讲究十分坚持。一进腊月,各种腌腊风干的食物,便用炒过的花椒盐细细抹过,浸泡了酱油,用穿挂了,一一吊晒在墙头竹竿上。用土坛封存发酵的豆腐乳、泡菜、糯米酒酿,一缸一瓮静静置于屋檐角落。我时时要走近去,把耳朵俯贴在坛面上,仿佛可以听到那平静厚实的稳重大缸下酝酿着美丽动人的声音。母亲也和邻居本地妇人们学做了发粿和闽式年糕。碾磨糯米的石磨现在是不常见到了。那从石磨下汩汩流出的白色米浆,被盛放在洗净的面粉袋中,扎成饱满厚实胖鼓鼓的样子,每每逗引孩子们禁不住去戳弄它们。水分被挤压以后凝结的白色的米糕,放在大蒸笼里,底下加上彻夜不熄的炽旺的大火,那香甜的气味,混杂着炭火的烟气便日夜弥漫我们的巷弄。放假无事的孩童,在各处忙碌的大人脚边钻窜着,驱之不去。连那因为蒸年糕而时常引发的火警,消防车当当赶来的急迫和匆促,也变成心中不可解说的紧张与兴奋。早年台湾普遍经济状况并不富裕的情况下,过年的确是一种兴奋的刺激,给贫困单调的生活平添了一个高潮。在忙碌与兴奋中,也夹杂着许多不可解的禁忌。孩子们一再被提醒着不准说不吉祥的话。禁忌到了连同音字或一切可能的联想也被禁止着。单方面地禁止孩子,便不生什么实际的效果,母亲就干脆用红纸写了几张“童言无忌”,四处张贴在我们所到之处。母亲也十分忌讳在腊月间打破器物,如果不慎失手打碎了盘碗,必要说一句:“岁岁(碎碎)平安。”这些小时候不十分懂,大了以后有一点厌烦的琐细的行为,现今回想起来是有不同滋味的。远离故土的父母亲,在异地暂时安顿好简陋的居处,稍稍歇息了久经战乱的恐惧不安,稍稍减低了一点离散、饥饿、流亡的阴影,他们对于过年的慎重,他们许多看来迷信的禁忌,他们对食物刻意丰盛的储备,今天看来,似乎都隐含着不可言说的辛酸与悲哀。《肉身觉醒》我不知道是遗失了你,或是遗忘了你。我无法听到你的声音,我无法看到你的字迹,得不到你的讯息,甚至不再能确定你是否存在,存在于何处,存在于什么样的状态。连我的思念也无法确定了。我开始疑问:我真的认识过你,拥抱过你,热烈地恋爱过你吗?你最后说的话仿佛是:“一切都如此虚惘。”是什么原因使变得如此虚惘?亲情,友谊,爱,信仰与价值,在一刹那间土崩瓦解。Ly'sM,在那最虚惘的沮丧里,我们还会记忆起曾经彼此许诺过的爱与祝福吗?我行走在烈日赤旱的土地上。大约是高达摄氏三十七八度的高温。漫天尘土飞扬。我感觉到皮肤被阳光炙晒的烫痛。眼睛睁不开,日光白花花一片。我觉得在昏眩中仿佛有一滴泪水落下。落在干渴的土中,黄土上立刻有一粒湿润的深褐色斑痕,但随即又消失了。尘土飞扬起来,很快掩埋了斑痕。也许只有我自已仍记忆着有一滴泪落在某一处干旱的土中吧。我走在热带丛林里一座被遗忘了数百年之久的古城废墟中。Ly'sM,我的心和这古城一样荒芜。石柱倾颓,城墙断裂,藤蔓纠缠着宫殿的门窗。我在废墟中寻求你,寻找曾经存在的繁荣华丽,寻找那曾经相信过美与信仰的年代。这个城叫做“安哥”,在十世纪前后,曾经是真腊国繁盛的王都所在。贾雅瓦曼王修建了方整的王城,有宽广的护城河,架在河上平直的石桥。石桥两侧是护桥的力士祇,抓着粗壮的大蛇的躯干,蛇身也就是桥边的护栏,桥端七个大蛇头高高昂起,雕镂精细,栩栩如生,使人想见繁盛时代入城的壮观。城的中心有安哥窟,“窟”从当地“WAT”的发音译成,原意应该是“寺庙”。这是被喻为世界七大奇景的建筑,一部分是城市,一部分是寺庙;一部分属于人的生活,一部分留给信仰。宽阔的护城河,有一级一级的台阶,可以亲近河水。水是从自然的河流引来,绕城一周,好像河水到了这里也徘徊流连了。河中盛开着莲花,粉红色和白色两种。白色的梗蒂都是青色,常常被缚成一束,供在佛前。男女们都喜欢在水中沐浴,映着日光,他们金铜色的胴体,也仿佛是水中生长起来的一种莲花。几乎长年都有富足的阳光和雨水,人的身体也才能如莲花一般美丽吧。
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,选取了蒋勋由一舅四年起出版和发表的经典散文佳作,描写的内容以作者生活和工作中的人和事、旅行中的见闻以及对早年台湾生活的回忆等为主。本书中大部分的主题都较贴近生活,文辞优美,描写细腻动人,感情自然真挚,亦展现了台湾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,是对蒋勋散文作品的最佳总结。
......蒋勋,祖籍福建长乐,1947年生于西安,成长于台湾。台湾“中国文化大学”史学系、艺术研究所毕业,后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。1976年返台后,曾任《雄狮美术》月刊主编,并先后执教于“中国文化大学”、教辅仁大学、台湾大学、淡江大学,任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。现任《联合文学》社长。著有诗作、小说、散文、艺术评论等数十种,近年来更以理性感性兼具、深入浅出的“美学”阐述风靡海峡两岸,作品有《少年台湾》《孤独六讲》、《生活十讲》、《天地有大美》、《汉字书法之美》、《新编传说》、《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》、《此生:肉身觉醒》等。